详细内容 主页 > 技术支持 > 详细内容
缓凝剂的掺量及机理

[发表时间:2020-08-18 点击次数:

缓凝剂的掺量     
缓凝剂和缓凝减水剂一般都具有一个适宜的掺量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随着缓凝剂掺量增加,缓凝作用增强,混凝土后期强度也不会有明显的降低,甚至会略有提高。但在混凝土工程实际应用中,如果混凝土搅拌不均,系统计量故障或操作异常都可能引起缓凝剂过量,过量缓凝剂会引起不正常凝结,同时会对混凝土强度产生不利影响。泵送剂中,使用葡萄糖酸钠作缓凝组分以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掺量一般为胶凝材料的0.03%~0.05%。但是,在实践中,有时使用该掺量仍然无法控制坍落度损失,外加剂厂常将掺量提高,有时甚至超过胶凝材料的0.1%。本文主要研究超掺葡萄糖酸钠对混凝土凝结时间及强度的影响,从而获得该类缓凝剂的合适掺量及掺量上限,以避免因过度超掺葡萄糖酸钠而出现工程事故。

缓凝机理     
缓凝剂对水泥缓凝的理论主要包括吸附理论、生成络盐理论、沉淀理论和控制CH(OH)2 结晶生长理论。但由于缓凝剂的种类繁多,其作用机理十分复杂,至今尚无一种比较完善的解释理论[7]。过量缓凝剂与水泥作用时发生的超时缓凝在作用机理方面与一般缓凝剂的缓凝作用机理无本质的区别,只是往往由于缓凝剂的掺量很高,新拌混凝土液相内缓凝剂的剩余含量很高。无论是吸附理论、沉淀理论,还是控制CH(OH)2 结晶生长理论都认为,这时水泥水化都需要克服更大的能垒,所以往往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甚至水泥水化完全停止,凝结最终无法完成,从而产生不凝现象。这对工程来说是相当危险的,将导致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上一篇:减水剂葡萄糖酸钠对混凝土的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
cnzz

© 2015 新乡市中信化学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合一网络